如何和父母相處不抓狂

馮志梅 著

與父母相處,跟父母相處,和父母相處,親子關係,家庭關係

很多年輕人常跟我反應:「我都已經長大了,但父母還把我當小孩看,不給我自由做決定。」因此,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已經成年的子女該怎麼跟父母相處。希望讀完這篇文章後,能幫助你突破目前你和父母的關係。

首先,請你先回想一下:你和父母的關係,是很融洽、很愉快的嗎?你沒有住在家裡的話,你會很期待跟父母聊天,主動打電話回家嗎?還是你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是基於一種盡兒女的責任,而不是你真正打從心裡喜歡做的事情?

聖經裡有一段話說:「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有應許的誡命。」這段給子女的命令,可以分兩個層次來看。第一層是「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裡的「聽從」(obey)就是完全順從,百分之百的順從,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是子女還未成年的時候,需要學習的功課:順服權柄的品格

孝敬和孝順差在哪?掌握親子關係的重要觀念

但是一個人成年以後,當他需要開始學習為自己負責時,他和父母的關係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過去,我們在父母權柄下,由父母為我們負責。如今,當我們成年了,聖經說,我們應當孝敬父母。「聽從」「孝敬」並不一樣。而「孝敬」和中國人常說的「孝順」,又有些不同。我喜歡這種區分。

這主要不同的地方是,孝敬並不代表百依百順。那孝敬究竟是什麼呢?在希臘文中,孝敬這個詞,有「重量」的意思。白話來說,「孝敬」這個詞就是「一個人甘心樂意地將敬重、美名、榮譽與價值,厚厚地加在父母的身上」所以,聖經中的孝敬這個詞,用的是 honor 這個字。

有些人會抱怨:「我的父母都不願意給我自由,讓我能夠選擇用孝敬的方式對待他們,他們還是要求我百依百順。」我相信許多大學生,都希望父母能夠尊重他們,給他們空間來為自己做決定。不過我希望你先了解,對父母來說,放手這件事並不容易,你需要給他們一些時間,容許它是一個過程,而非立即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給你幾個建議,好讓你和你爸媽都更順利地進入新的階段。

「孝敬」這個詞,
就是「一個人甘心樂意地將敬重、美名、榮譽與價值,厚厚地加在父母的身上」

(一)你需要學習長大、成熟:

  1. 學會承擔責任:走出父母的保護傘

    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你做的事情,要自己去收尾。你闖的禍,你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而不再是期待父母出面來為你解決。如果你要父母親把你當作一個成年人來對待,你就不能老是期待父母來伺候你,還伸手向父母親要錢。若是需要,請你自己去打工,賺零用錢。如果你這個時候,還伸手向父母要零用錢,那你就不能抱怨父母還把你當小孩子來看。因為那是青少年的舉動,而你現在已經成年了。

    成年是什麼?我覺得18歲以上就已經成年了,你要開始學習照顧你自己。為自己負責,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就是你已經沒有自由可以說:「我今天不夠有自信心,那是因為我從小成長的環境裡面,我媽媽不夠看重我。」一個長大成熟的人,是不再責怪他人,要別人為你今天的情況來負責。

    當然,我們可以瞭解,我們的過去的確會對我們的今天造成影響。然而,當一個人長大成熟以後,面對這樣的情況,應當是問自己,「我明白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我可以做什麼去改變這個現況呢?」而不再是把我們的問題,丟給我們的過去,丟給我們的父母。但是我發現有許多四十歲的人,繼續地在說,「唉,我很難信任別人,那是因為從小我父母親……」我告訴你,講這種話的人,他還沒有長大成熟。他還沒有為自己負完全的責任,也難怪他父母親沒有辦法信任他,沒有辦法放心。

    你需要一段時間,透過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來讓父母放心,而父母也需要時間,透過孩子成熟的過程,學習放手。

在池邊撐著傘的青少年

  1. 學會接納不完美:看見父母的真實面貌

    我們必須走出童年時期,那種期待、要求「父母必須完美」的不切實際想法。今天,就連我自己作了母親,我都非常需要我的孩子給我一點恩慈,容許我有的時候不完美。所以當我們長大成熟時,就要明白我們的父母絕不是完美的。他們難免會說錯話、也做錯過事。身為兒女的我們,必須嘗試去了解並且接納。

    當我們明白我們的父母也會有缺點時,就能對他們多一份愛、饒恕與寬容,而不會在心裡面累積怨氣。如果你現在還在要求父母,在每一件事上都要達到你的期待,我想,你也還沒有長大成熟。

  2. 學會放下期待:找回三個面向的自主能力

    在這裡我強調的是三方面的需要:

    1. 情感、情緒上的需要
    這是指不再期待父母一定要給你肯定,或要求他們老是得完全地支持、鼓勵你。當然,我們若是從一個做父母的角度來說,這些仍然都是應該要做的。但是,從一個成年子女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快樂不該再綁定在父母的認可上。不,你已經長大了,在情感上要學會自給自足,不能總期待父母在背後作你的啦啦隊,給你情感支持。如果,父母支持你,那是額外的禮物;如果,他們沒有如你期待般支持你、挺你,你也不該要求他們非得要這樣做。

    2. 經濟上的需要
    我們必須開始在經濟上逐步獨立,為自己在經濟上的需要負責。通常只有當你能夠經濟獨立時,你的父母才會真正放心,相信你已經可以自主了。

    3. 生活上的需要
    舉凡洗衣服、分擔家事、下廚做飯等生活大小事,你都該學會自己打理。我相信當一個兒女有這些成熟的表現之後,父母要放手、尊重你、給你空間,就不是那麼困難的事了。

(二)你需要學習寬恕

請求寬恕

有一本書的書名是《家庭會傷人》,這是真的,很多人大部分的傷害,往往都是來自家庭。通常是家人在無心的情況下,或是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對子女造成的傷害。而這些傷害,有的是非常真實的。

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從小就被寄養在親戚家,她的父母因出外工作,一兩個月才會回來看她一次。但她內心其實是迫切地需要母親的。

她說,記得兩三歲時,在家門口看見對街一群女人在聊天。她看到其中一個背影,心想「這不是我媽媽嗎?」她很高興地衝過馬路,跑到那女人身後,然後緊緊地抱住那女人的大腿,喊著:「媽媽,媽媽,你回來啦!」但這時,周圍的女人卻笑了起來,因為那根本不是她媽媽。

當那位女人下頭來,小女孩抬頭一看,才隱隱約約覺得這好像不是我媽媽,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確定,因為她實在太少機會見到自己的媽媽了。當時,周圍的大人都笑她說,「哎呀,這個孩子連自己媽媽都認不出來!」

這讓她感到非常的羞愧,當場大哭了起來,掩面哭著跑回親戚家。從那時起,她就常常感到非常的憂傷,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小孩,連自己的媽媽都不回來看她,甚至走在馬路上,連自己的媽媽是誰都認不出來。於是,這段記憶便對她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小女孩坐在地上哭泣

這個女孩,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寬恕自己的父母。

讀到這裡,你的腦海中是否也浮現出一些來自你父母親,如何對你造成真實傷害的童年記憶呢?

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學習去寬恕。不該再帶著過去的傷痕來生活,或是讓這些傷害不斷地折磨我們。

不要把你父母親,關在你心靈的牢房裡,讓他們繼續傷害你。
我們需要把這些傷害我們的往事和人,從我們裡面釋放出來。

寬恕的七個步驟

接下來,我會分享七個具體步驟,告訴你可以怎樣一步步地來寬恕你的父母:

  1. 安排獨處時光
    找個不會被打擾的時間,至少一小時,獨自一人好好地安靜一下。
  2. 為父母感謝神
    預備一本筆記本,如果你是基督徒,可以帶著聖經。在這段時間,你可以感謝神賜給你這樣好的父母。即使我們不明白,為何上帝允許父母在我們生命中留下傷痕。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感恩。

    因為,聖經上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重點並不是要向上帝求,讓我們明白所有傷害背後的原因,而是相信祂會給我們能力,讓我們面在這樣的父母之下,所需經歷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憑信心對祂說:「上帝,雖然我不瞭解為什麼,但我仍然願意為擁有這樣的父母來感恩。」

    這確實不容易做到,但我要鼓勵你這麼做,而上帝也必會幫助你,賜你力量如此行。

  3. 寫下心中的傷
    在筆記本中,詳細寫下父母曾經讓你受傷的言行,愈明確愈好。甚至是他們曾經對你說過,一些讓你記憶深刻,想到就有錐心之痛的話語,你都可以具體地記錄下來。

書寫筆記本的女孩

  1. 將受傷的心交託給神
    把你想要報復、想要讓他們難過的心,交託給神。我知道有些孩子在受傷後,會用冷漠來對待父母。父母問候時,只是悶哼一聲;回到家時,板著臉、緊閉房門,不跟父母說話。這種冷漠的態度背後,往往心裡真實的動機,是想藉此懲罰父母,讓他們也感受到自己以往受到的傷害。這往往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

    親愛的讀者,請想一想,你平常跟你父母見面時,是很熱絡的嗎?還是冷漠的?如果是冷漠的,那我可以跟你保證,你心中必定存有憤怒,也有不寬恕他們的地方。你心裡還抓著一些過去的傷害不放,想要用冷漠來報復他們。這時候,你可以跟上帝說,「上帝啊,我的心充滿了這些傷害,但我不再期待父母來彌補我,我求祢親自來醫治我,補償我過去所失去的一切。」

    也許你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讚美,也許你從來沒有得到過你父親的擁抱。沒有關係,你可以把這一切都交給上帝。你的父母,是無法用完美或你最期待的方式來對待你,因為他們可能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正確地被對待。所以他們今天也沒有辦法,用正確、健康的方式來對待你。寬恕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我讓上帝來醫治、來彌補。我不再要求那個傷害我的人,來為我作這件事。

  2. 找幾個好朋友分享
    把你寫下來的東西跟他們分享。對方必須是一個成熟且你可以信任的朋友。把你的一些過去和他們分享,能夠幫助你將心裡面的垃圾清除。
  3. 溝通前先聽取建議
    如果你覺得需要和父母談一談,最好先和一位比較有經驗,比較成熟的輔導、大哥哥大姊姊或是長輩請教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因為有一些很尖銳的事情,如果我們不是很有智慧的處理,那只會把事情愈搞愈糟糕。有些事情可能我們心裡解決就夠了,不一定要找對方談。但你如果還是想要跟父母談,這位長輩可能可以給你一些建議,像是怎麼做會比較好。

溝通的九個場景

  1. 以美好回憶取代傷痛
    當我在做這一項時,確實發覺那些不好的回憶比較容易浮現,反而美好的回憶,需要花較長時間來回想,才能一一記錄下來。這是人的罪性,我們都比較容易去強調和注意那些不好的,對於美好的部分,反而容易忽略或遺忘。

    因此,你可以花一點心思,讓美好的回憶來取代負面的記憶。也就是說,每當你想到父母時,請你重新連結你的記憶,轉換一下你舊有的思維模式,不要一想到他們就想到那些傷害,而是想一想那些關於他們,令你感到溫暖、美好的事。這樣的練習,也是幫助你寬恕父母的方式之一。

只有當我們長大成熟,並且願意學習寬恕父母後,我們才有可能真實地孝敬他們。

(三)學習孝敬

我不曉得你是否知道,你的爸媽其實很渴望聽到你對他們說感謝的話,他們非常需要感受到他們是被感激的。

有一位老太太得了癌症,醫生已經宣布她沒有救了,於是他們將她送回家。她的大兒子在家裡陪她,有一天醫生告訴他:「你的母親活不過今天晚上。」他回到家後,馬上打了一通長途電話給弟弟。由於弟弟住得很遠,開車需要十幾個小時,他們都懷疑媽媽是否能撐到弟弟回來,看他最後一面。弟弟跟哥哥說:「你跟媽媽說,我會用最快的速度趕回家。」當哥哥這樣轉達時,母親微弱地點點頭。

一整個晚上,哥哥都陪在母親身邊,聽著她越來越緩慢的呼吸聲。他說:「每次聽到母親呼吸一聲時,我都在想那會不會是她最後一口氣。」可是,讓他很驚訝的是,每一口氣之後,過了幾秒鐘,就會有下一次的呼吸。他很訝異母親的生命力,是如此堅強地支撐著她。

直到早上天快亮時,弟弟終於趕到家,衝進門第一句便問:「媽媽還在嗎?」當他衝到床邊,看到媽媽還在,便緊緊握住母親的手,親吻她的額頭,對她說:「媽媽,我回來看你了。媽媽,我愛你。」這時,他媽媽居然很努力地睜開了眼睛,用盡全身最後的力氣,擠出一個微笑,向著兒子點了點頭。這是她做的最後三件事:張開眼睛看她的兒子、微笑,然後點點頭。弟弟好高興,轉過頭來對哥哥說:「我真不敢相信,媽媽還沒有過去。」就在他再轉頭回去的那一刻,他的母親便離世了。由此可見,這位母親愛兒子的力量,她想要見兒子最後一面、聽到兒子表達愛的那股意志,是如何支撐著她到最後一刻。

兩手握著母親的左手

所以,親愛的朋友,我要讓你知道,如果你很少向父母表達你對他們的愛、你對他們的感激,其實你的父母正在等待。他們都非常渴望聽到你的感謝,這也是你能做到最孝敬的一件事。仔細想想,你的父母做對了哪些事,把它們寫下來。前面我要你寫下他們傷害你的事,但現在我要鼓勵你,在同一本筆記本上,記下他們做對的事。把那些最美好的回憶,都寫下來。然後,寫一張正式的感謝詞,用你覺得最有意義的方式,送給他們。

下面我要和你們分享,我為母親寫的感謝詞中的一小段。你可以仔細觀察,會發現我寫的內容都是很明確的。我把小時候一些很具體的事情寫下來,讓我的母親感受到我對她的感激。

獻給影響我一生最深的母親

很多人看到我,都會覺得我有很好的家教。媽,那是因為從小,您的一言一行就深深地影響著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們住在南港,我常在您下班的時候,站在家門口等你回來。一看見你的身影遠遠出現,便飛奔過去,撲進您的懷中。那溫暖的感覺,至今,仍銘刻在我心。因為我知道,我是被您所愛的。您知道我愛吃甜點,當時的小西點是很貴的,但您仍偶爾會在下班後買些回來,給我們莫大的驚喜。一直到現在,我仍然喜歡在生活中製造驚喜,給自己和周圍的special treat,因為有您教導我享受人生。

在我印象中,您很少休息,總是忙碌的工作。就連在家也是不停的打掃、收拾,您讓我明白勤勞的重要。您總是讓我們穿得整整齊齊的,但從不奢侈。您自己也是一身簡單但大方的打扮,從你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簡樸。可是,私底下我一直認為,您三十歲穿旗袍的那張照片,就像中國小姐一樣美麗。我只是有點遺憾,沒有遺傳到您這項優點。

從小,您就帶我們去教會,教導我們要敬畏神,並且為爸爸的得救禱告。我常看到您讀聖經,親近主,數十年未間斷。您穩固而真實的信仰,激發了我對上帝的渴慕。也成為您一生給我最大的資產。

一個左上角鑲上愛心的黑板,中間寫著「感謝」

最後,我還要給已經成年的兒女們的一個建議就是,經常和你的父母親保持聯絡。也許你沒有住在家裏,也許遠隔兩地。電話費,寫Email的時間不要省,一顆願意持續和父母保持緊密地聯絡的心,往往是父母最期待,也是讓他們最開心的一樣事物。

知易行難:如何開始改變

我不知道,當你讀完這篇文章後,心裡是否覺得「好困難喔!」你可能覺得你和父母之間,似乎有道深深的鴻溝,讓你無法向他們表達愛。前陣子,當我和大學生分享這個主題時,常有人跟我說:「好難喔~我跟我父母親,從來不講這種話的。」也可能,在你和你父母親之間存在的傷害,大到讓你覺得難以寬恕。

如果你還不認識耶穌,那我要跟你說「在人所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這位充滿愛與能力的神,祂願意進入到你的心裡,幫助你寬恕你的父母、不再責怪埋怨你的父母,並且幫助你成為一個長大成熟的人。祂會幫助你公開地向你的父母親表達感激、表達孝敬。如果你願意來認識這位上帝,想要知道如何開始跟祂建立個人的關係,歡迎點擊:親自認識耶穌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