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接觸

佛教
佛教:不相信神的存在佛教徒並不崇拜任何神明。在佛教以外的人常以為佛教徒崇拜菩薩。然而,釋迦牟尼 (Siddhartha Gautama) 本身從來沒有稱自己為神,更正確的說法是他被佛教徒視為已經到達他們所渴望的境界,那就是「覺悟」並脫離生死的輪迴。多數的佛教徒相信一個人會經歷無數的再生(生死輪轉)而裡面一定包括苦難。因此,佛教徒的目標,是潔淨自己的心,放開一切的欲望和對自己的依戀或執著。

佛教徒跟從一套宗教的原則,並且非常重視專注地靜坐(冥想)。當一個佛教徒在靜坐時,他並不是在祈禱或專注在一個神身上。靜坐對他來說,是一種自律、修行。透過靜坐,一個人可以達到涅磐的境界(成道)-把「欲望的火」吹滅.佛教所提供的是多數的宗教都有的:一套紀律、價值觀和人所可以依從的方向準則。

 

回教
回教:委身於一位至高的神回教徒相信有一位全能的神,名叫阿拉。他在人類之上,超乎萬有。阿拉被視為宇宙的創造者,是所有善與惡的源頭。一切所發生的事情都是他的旨意。他是一個有權能和嚴格的法官,他對跟隨者的憐憫則是按照他們的好行為和虔敬的程度來施予的。一個跟隨者與阿拉的關係是一個僕人和主人的關係.

雖然回教徒尊敬好幾個先知,但穆罕默德是被視為最終的一位先知。而他所說的話和生活方式都是回教徒必須遵守的。要成為回教徒,得順從五項宗教規則:1.唸有關阿拉和穆罕默德的信條。2.以阿拉伯語每天祈禱五次。3.捐獻給窮人。4.齋戒-每年一次,遵守三十天禁食,期間每天從天亮到日落之間不准吃喝東西,不准有性行為,不准抽煙。5.朝聖-聖地旅行,每一個回教徒一生至少要到阿拉伯麥加朝聖一次。 回教徒希望在死後可以進入極樂。不過,如果他們沒有忠實地遵守這五項宗教規則,結局便是永遠在地獄裡被懲罰.

對許多人來說,回教符合他們對宗教和神性的期待。回教教導,有一個至高的神,人應當透過好的行為和宗教律規來崇拜他。而按著各人的虔誠度不同,死後可被賞賜或受罰。

 

基督教
基督教:相信一位無限大且可親近的神基督徒相信有一位慈愛的神,並且他已經向人顯示了自己,人也可以親自的來認識他。人信仰基督的焦點,不是放在宗教儀式或好行為,而是享受與神之間個人的關係並且更多的來認識祂。

基督徒之所以能有一顆喜樂的心並且經歷到豐盛有意義的生命,所靠的不只是遵守耶穌基督的教訓而是信靠耶穌基督本身。耶穌在世時,並沒有說自己只是一個引導人認識上帝的先知或是帶領人進入各樣啟示的教師。反而,他宣稱自己就是上帝,有著人的樣式。他能夠行神跡、赦免人的罪,還說凡信靠他的人就會擁有永生。他也曾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1]

基督徒相信聖經傳達了上帝對人所要表達的訊息。聖經不但記錄耶穌的生平和他所行的神跡,它也透露了神的屬性,他的愛和真理,以及人如何與神建立關係。 基督徒不論在面對任何環境,都可以坦然地轉向一個有權能、有智慧又愛他們的神。他們相信神會聽他們的禱告,也認為當一個人尊崇祂的時候,生命就會有意義。

請問它們有分別嗎?
一旦仔細地查看這些信仰系統和它們對神的看法時,我們會發現其間有很大的差異:

  • 印度教徒相信有三十萬個神。
  • 佛教徒說沒有神。
  • 新世紀跟隨者相信自己是神。
  • 回教徒相信一個有權能不過卻疏離,不帶感情的神。
  • 基督徒相信一個有公平、慈愛但又可以親近的神。

所有宗教都信奉同一位神嗎?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這一點。新世紀教導說,每個人都是一個集體宇宙意識中心的一部分(因為他們自己每個都是神),可是這樣的話,回教就必須放棄他們所相信的阿拉,印度教也得放棄他們無數的神明,而佛教得先承認有神的存在。

世界的各大宗教其實都是獨特的。而在它們當中,有一個信仰是確定的告訴我們,世上有一位個人且慈愛的神,並且人可以在這一生中來認識他。耶穌基督則說到一位歡迎我們與他建立關係的神,這位神也願意在我們身邊安慰我們、輔導我們並且祂是真實有權能的。

根據印度教,人只能靠自己從輪迴的律中得到解脫。在新世紀裡,人得為提昇自己的神性而努力。在佛教裡,人必須自己想辦法從欲望裡掙脫出來。根據回教的說法,人是為了進入極樂而遵從宗教規則。然而,在耶穌的教導裡,我們則是看到一份與神之間個人的關係-一份可以存留到永久的關係.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