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不知道的遺傳學新發現

卡爾∙威蘭博士 (Carl Wieland) 著

達爾文,進化論,演化論,創造論,天擇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遺傳學,基因學

編者按:自從達爾文著名的演化論問世一百多年來,科學又往前推進許多。達爾文觀察自然界的物競天擇現象所發表的適者生存論至今仍屹立不搖。但這個達氏於一百五十多年前發表的學說,某些部分卻和透過現代科學,人們得以更加瞭解的DNA、基因、和遺傳學其實大相逕庭。怎麼說?請看以下文章。

「天擇論」時常又被稱為「適者生存論」,或最近的「適者繁衍論」。許多人因此被混淆,自動將關於天擇論的證據與演化論,也就是「分子變成微生物,微生物又演進成節肢動物、植物、與資源分配者」劃上等號。

天擇論到底是什麼? 其實早在西元一八三五至三七年間,在達爾文廣為人知前,科學家艾德華‧柏立司(Edward Blyth)已經對自然界的天擇現象多有著墨。艾氏是一位化學家與動物學家,他同時支持(上帝的)創造論。達氏極有可能曾經參考過艾氏的論述。天擇論其實並沒有想像中複雜,用常理來思考即可理解。它是說,同種類的生物各自具備某些可遺傳的特徵或特性。假設生物的某特徵或特性,幫助該生物比其他同類更合適生存於所在的環境,則該生物便有很大的機會將所有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幾代過後,這些特徵或特性便有可能普遍在族群中流傳。生物提高自己繁衍後代之優勢的機會可藉由下述途徑:

  • 增加存活的機率
    物競天擇論正確的定義是:「該生物較為合適生存」,與一般認為等同於身強體壯有很大出入。即是,如果某個生物有較大的生存機會,相對地,牠也擁有較高的繁衍機會,並將基因遺傳給後代。舉例來說,在寒帶地區,長毛髮(基因)有助於動物生存;而白色的毛髮又能使熊類們在白茫茫的大地中有較好的偽裝。偽裝的保護色不止保護熊免於被獵食,同時也幫助牠接近獵物而不被發覺。因此一隻毛色雪白的熊比較不易挨餓,也就有較大的機會繁衍後代、將具有生存優勢的基因傳下去。
  • 增加找伴侶的機會
    在魚類當中,假設母魚的慣性是傾向與長尾巴的公魚交配,則尾巴較長的公魚們平均擁有較多製造下一代的機會。牠們的基因(包括長尾)比較有機會被複製。結果就是各種各樣的長尾魚在族群中越來越普遍。
  • 增加成功繁衍的機率
    以植物為例。某種植物的種子需藉助風力散播。如果植物有一基因能使種子生長成一個較為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形狀,這個基因與該形狀特徵便擁有較多優勢。所謂物競天擇的「天擇」即是此意(讓自然環境來選擇)。 相反地,如果該植物生長於一座小島上,飛得太遠的種子會落入海中。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種子長成不易飛太遠的形狀的基因便會較受歡迎。假設小島上的植物同時有兩種基因(飛得遠與飛得不遠的),這一單純的影響會造成一個結果,就是最後小島上飛得遠種子的基因被淘汰,留下飛得不遠種子的基因。小島上該植物族群便只會生育飛得不遠的種子。
分享這篇文章